食療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林醫師懸壺手記 第一回 量人裁衣

林醫師懸壺手記      第一回  量人裁衣
 [ 望、聞、問、切 是中醫診治疾病的手段。病人來看中醫時,醫師從病人的飲食口味、大小二便,甚至月經也會詳細地查問。原來中醫治病是講求“整體觀念”和“辨証論治”。簡單來說就是量人裁衣的道理,醫師會為每個病人度身訂造一張獨一無二的藥方給病人“造一件最合身的衣服”。 [  
   
         很多時候,無論是身邊的朋友或者是病人,都對我們醫師開方用藥的背後原來感到玄妙和有趣,現在,就讓我們來說說什麼是“整體觀念”

    所謂整体觀念,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就是說人體是個有機的整體,身體內的五臟六腑分工合作而互有聯繫。比如說肺的功能出現問題,勢必影響到其他臟腑。反之亦然。因此,《黃帝內經》才會提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所以中醫師在開方治病時既注意細節,又注重大局。有時候甚至在用藥上預先防範疾病的下一步傳變,這個治未病”的養生思想將來有機會再跟大家詳談。
   
    而人體與大自然也是一個整體。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屬於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大自然發生變化時,人體也會發生與之相應的變化。簡單來說,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我們就會順應天氣變化而穿著短衣短褲,進食清涼解暑的食物。人體身處的地域不同,所稟賦的體質也不同,疾病發生的機率也隨之不同。如香港屬於亞熱帶近海地區,濕氣較重,香港人罹患濕疹、鼻敏感、哮喘也較其他地區為高。
      人和社會的關係密切。人是社會組成的一部分,人能影響社會,社會的變動對人也發生影響。因此,社會的風氣、治亂,以及人的社會地位變動,都會密切影響著人這正正解釋了現代人因社會的工作或生活壓力,導致情緒上的不健康,從而影響了人身體的健康。反之亦然,這個跟世衛(WHO)八十年代提出人的健康是生理-心理-社會模式理念Bio-psycho-social well being完全相同。因此醫師看病重點是“看人”,不是看病。每次病人來看病,醫師跟病人在問病過程中相互了解、交流一番,使中醫師對病人的性格、体質和飲食習慣更加熟悉,病人也能夠從醫師身上知道更多有關自己身體健康的資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