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

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信報中醫專欄 青春的秘密 2017-7-20 林小珊博士

青春的秘密 2017-7-20 林小珊博士
林小珊醫師的【懸壺手記】中醫專欄隔周四刊登於信報,歡迎查閱👯
青春的圖片搜尋結果


青春的秘密 林小珊博士
從事中醫這個職業以後,身邊有很多朋友或病人經常問及關於中醫中藥如何保持年輕、留住青春或者延緩衰老等問題,讓筆者感到很是有趣,因為筆者學醫的時候,老師教授的重點一直都集中在如何治療和預防疾病,強調只要身體健康,年輕、青春,甚至延年益壽的效果自然相應而來,不用特意求之。而來求答案者往往本末倒置,忽略問題的核心癥結所在,因此不能求仁得仁。
要想身體的生理年齡保養得比同齡的人更好,即是看上去更年輕更青春,回歸問題重點,要會養生。所謂會養生,其中有兩個要點,指的是保持身體健康和預防疾病發生。身體健康指的是不容易生病,不生病,有病及時治療;預防疾病發生,則是要順應四季天氣、地域環境的變化,保重身體,莫要讓健康處於會患病的危機之中。舉個例子來說,就像現在盛夏之時,暑氣逼人,大家切忌吃冰飲冷過多,損傷身體陽氣,因而感冒或者腹瀉,如果不及時治療處理好,把病情拖延至初秋,變成氣管敏感或者慢性腹瀉等陽虛証候,就在不知不覺中把身體搞壞了,“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得病容易治病難。
要知道,我們的身體就好像一部機器,隨著年齡增長,毛病會越來越多,而且復原的時間亦相對增長,說到此處,聰明的讀者可能就會馬上說道:“那麼,我們盡量讓自己不生病,那不就最省事了嗎?”不錯,維護保養身體健康,的確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苦頭。而維護身體健康,也分為兩個層次:一種是“補其不足”,另一種是“精益求精”。前者是根據個人身體氣血陰陽的欠缺,要啥補啥,比方說您經常胃口差,沒有精神,手腳無力,大便溏爛,就是脾虛濕盛,當然是健脾祛濕,讓亞健康陰陽失衡的身體回復正常水平。後者則是身體健康良好,於是根據當時的四季天氣,生活工作和作息,把身體升呢,調養提升至一個更上一層樓的狀態。
中醫養生調理方法頗多,服用中藥、針灸、拔罐走罐和食療藥膳等,從不同角度去幫助大家延年益壽。具體用什麼方法,那就因人而異,必須量體裁衣,這也是中醫的一個特色,叫“辨證論治”。香港人可以說是非常注重保養身體的,家家戶戶都會懂得煲一些涼茶或者補湯,夏枯草、雞骨草、羅漢果、北芪、黨參、當歸、龍眼肉、枸杞子和大棗等等,相信每個家裡或多或少也有點以上的存貨。有一個地方必須提醒大家的是,所謂清熱,需要辨清虛火還是實火所造成的;所謂進補,也要搞清是氣、血、陰、陽,以及到底落實到哪個臟腑的虧虛,否則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次跟大家講講養生的概念和竅門。如果大家對中醫哪方面知識比較感興趣,想筆者在專欄中跟大家多分享多一點的,歡迎於Facebook告訴我。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