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信報中醫專欄2017-5-25 清中有補治暗瘡 林小珊博士

清中有補治暗瘡 2017-5-25 林小珊博士
林小珊醫師的【懸壺手記】中醫專欄隔周四刊登於信報,歡迎查閱👯
暗瘡的圖片搜尋結果
香港天氣潮濕,加上辛辣煎炸甜膩各式食品樣樣齊,不論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有“青春痘”的問題。
暗瘡的成因與雄激素分泌旺盛、情緒緊張、生活壓力、飲食習慣、睡眠質素、女子月經週期或與塗抹在臉上的化妝品有關。汗毛孔被皮脂或污垢堵塞,痤瘡丙酸杆菌會大量繁殖分解皮脂,所產生的游離脂肪酸誘導和引發炎症,形成暗瘡。
中醫治療暗瘡一般歸屬為“熱”、“痰”、“瘀”作怪,具體辨證還需仔細審視暗瘡的形態和結合個體的體質而決定治療方向。比方說,有些暗瘡患者面上滿佈新鮮血紅色的痘痘,此未消彼又長,一般這類暗瘡歸屬於“熱”証,以肺熱和濕熱証居多;若是有膿汁白頭粉刺的,多屬有痰,治療重點需要豁痰排膿;有些則面上痘痘紅腫紫暗,治療時則著重活血化瘀。
就筆者經驗,年輕人的暗瘡一般以實證為主,即病理因素圍繞“熱”、“痰”、“瘀”,治療重點在於清熱、豁痰和化瘀。然而,成年人的暗瘡就沒有那麼簡單,很多時候是虛實夾雜,治療上需要清中有補。
跟讀者們分享一個有趣的病例,為大家具體解釋一下何謂清中有補:袁先生,三十多歲,來求診時面部痘痘紅腫有膿液和白色粉刺,有擠破暗瘡所遺留下來的疤痕和瘀印,久久未退,而新痘又發。筆者問診時袁先生只道平常容易沒有精神,很容易覺得疲倦,生活緊張,其他飲食胃口和二便均正常,摸他的脈是滑脈,照道理看即一派實證,治療上應該走清熱、豁痰和化瘀的路線。然而,當他把舌頭伸出來看的時候,舌色淡暗邊有齒印,是一派氣血虧虛的表現。筆者再進一步向袁先生問診,袁先生娓娓道來他的苦處,以前因為暗瘡這個擾人的毛病,服了很多清熱解毒的中藥,沒有明顯改善也罷了,還感覺越吃精神越差。
這個病案中的男主角,就是典型的虛實症狀並見的証型。筆者告訴袁先生,他的治療方案補益藥和清熱藥會並用,既不能太補又不能太瀉,兩者取一個協調平衡,各自發揮藥物的功效又不干擾影響對方,這叫清中有補,兩全其美。一周後袁先生複診,告知面上痘痘膿汁粉刺明顯消退,未有新的暗瘡再發,人也精神了很多。說明用藥方向正確,繼續治療。
這就是中醫治病特色和優勢:四診合參,清補並用。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www.facebook.com/lamsiush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