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

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2016-7-25(四) 信報“懸壺手記”中醫專欄--天灸冬病夏治

天灸的冬病夏治   林小珊博士
    天灸療法,好比在密封的沒有冷氣的溫室裡吃著四川麻辣燙一樣猶如孫悟空深陷火焰山的感覺已經做了三年天灸治療的陳先生繪聲繪影的形容著。
         每年踏入七八月炎炎夏日,又是一年一度中醫界施行三伏天灸治療的大日子。各路中醫同門均忙得不可開交,目的是為手下寒涼底子的病人,趁著酷暑,灌輸他們一道陽氣好讓他們在接著來臨的凜冽寒冬裡舒緩和減輕諸如鼻敏感、哮喘、周身痛等的不適和復發。
 
  大伙兒湊熱鬧趕湊著在炎熱熾烈的盛夏進行天灸的原因,目的是藉著中醫“冬病夏治”的養生智慧,在仲夏多多添補陽氣,好為自己的“陽氣戶口”多增加點儲備迎接寒冬。那麼此種源遠流長的中國古老傳統外治療法,到底又是什麼來的呢?
    所謂天灸,是利用味辛性溫的中藥敷貼於人體特定的穴位之上,通過藥物的刺激作用,導致穴位皮膚充血,甚或起泡,從而溫通經絡,提升人體陽氣,調整五臟六腑氣血,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改善身體因為陽氣不足而導致的寒冷症狀,達到治病防病的功效。那麼,我們又為什麼會選擇在指定日子“三伏天”去做天灸治療呢?
    原來,三伏天,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 “伏”,是指陰氣因受陽氣所壓迫,而藏伏於地下。換句話說,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約在陽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這一段時間。三伏天的日期是這樣推算出來的:“夏至三庚數頭伏”,由夏至日後開始計算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則為末伏。中醫認為「庚日」與「肺」在五行中都屬於「金」,因此,有關於肺部的病患以及一些容易在冬季發作的寒性疾病諸如鼻敏感、哮喘、頸肩背痛、肩周炎、腰腿痛、風濕痛、膝關節痛、長期腹瀉、反復易感冒、痛經、月經不調、小朋友消化不良或厭食等尤為適合,治療的效果較好。
    “我每年每次做天灸貼的穴位都不一樣。”陳先生興致勃勃的說道。是的,當臨床進行天灸治療時,醫師會透過望、聞、問、切了解各個病人所苦疾病、屬體質等而選配相應合適的穴位組合,因此每個患者所敷貼的穴位位置和數目均不盡相同,這亦是中醫診治疾病的特色之一,講求辨證論治,簡單來說就是裁縫幫顧客量人裁衣的道理,醫師會為每個病人度身訂造一件獨一無二的稱身衣服。 
        明白了天灸的原理和治法以後,如果大家正準備接受天灸治療的話,有些東西要是多加注意和配合的話,會讓天灸療法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的。如在當日進行天灸治療的話,應盡量避免進食生冷食品和冰凍飲料,甚至可以的話,整個天灸治療期間都應當避免。筆者經常打趣跟病人說;“我這裡努力幫您灌輸陽氣,您那邊卻無忌憚的吃冰飲冷,讓我前功盡廢呀!”願大家都有個熱辣辣的暑假!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www.facebook.com/lamsiu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