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

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

煎熬人的痛經 2017-10-12 林小珊博士

煎熬人的痛經 2017-10-12 林小珊博士痛經的圖片搜尋結果
林小珊醫師的【懸壺手記】中醫專欄隔周四刊登於信報,歡迎查閱👯
煎熬人的痛經 林小珊博士


痛經相信是每個女生們都曾經經歷的痛苦,輕微者或少腹部隱隱作痛,嚴重時會腹痛難當,蜷縮如蝦米一般,全身冒冷汗,手足冰冷,甚至需卧床休息,情緒低落,影響生活、上班和工作,最是煎熬人。要舒緩痛經,從中醫的角度出發,要先了解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的痛經,辨清証型,才能“對証用藥”,藥到病除。
咱們所謂的痛經,簡單來說,主要分為“不痛則痛”或“不榮則痛”兩大類別。故名思義,痛經之所以伴隨月經周期而發生,與經期及經期前後的特殊生理狀態有關。月經來潮,血海滿盈而泄,有些女孩子因身體氣血由充盈的狀態而驟然變得虧虛,“不榮則痛”,形成痛經。另一種情況是,因為身體中的氣血突然急劇變化,導致子宫或沖任氣血運行不暢,“不痛則痛”,形成痛經。
換句話說,痛經的發生,要麼是氣血不通,要麼是氣血不足,情形就好比造成溝渠水管瘀塞的原理一樣,要麼是廢物阻塞渠道,“不通”;要麼是流水量不足,“不榮”,兩者所造成的結果均造成不能沖走管內的廢物。
中醫痛經的常見病因和機理有以下幾種:氣滯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濕熱瘀阻型和氣血虛弱型及腎氣虛損型。氣滯血瘀型患者一般脹痛拒按,經血量少,有瘀塊,伴乳房脹痛,臨床多用膈下逐瘀湯;寒凝血瘀型的人則冷痛拒按,經色暗有瘀塊,面色蒼白,伴四肢不溫,治療以少腹逐瘀湯為代表;濕熱瘀阻型者表現少腹脹痛,經血量多或經期長,平素帶下量多,小便黃赤,主方為清熱調血湯;氣血虛弱型則患者隱隱作痛,經量少,色淡,伴神疲乏力,方劑以黃蓍建中湯為代表;腎氣虧虛型的痛經表現綿綿作痛,經色暗淡,量少,頭暈耳鳴,以益腎調經湯為代表。針灸對於緩解痛經療效頗佳,一般針刺腹部天樞、關元、歸來和子宮穴等及腿上血海穴、地機和三陰交等,具體需辨證論治。大家看完以上分類後,要明白中醫治療痛經,不是簡簡單單見痛止痛,裡面學問可多著呢。
最後,贈送大家幾個舒緩痛經小貼士:一、平時可適當按壓按摩“三陰交”和“太沖”這兩個有利於活血行氣的穴位.在適逢經期,出現痛經或小腹疼痛時,按摩此兩穴可有助緩解症狀。二、注意保暖,平常可以多喝艾葉、生薑、當歸或紅棗等補氣活血的中藥,使體內氣血通暢,調整身體氣血陰陽平衡,減少痛經發生的機會。三、注意日常飲食運動:少喝凍飲,以及在月經經來潮前夕,多走路或從事其他適度的運動,將使你在月經期間較舒服。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www.facebook.com/lamsiush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